沪滇合作 云南省百亩可追溯稻渔共作示范基地建成
沪滇合作 云南省百亩可追溯稻渔共作示范基地建成
本刊记者 吴传东
5月7日,上海市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等一行前往文山州麻栗坡县稻渔共作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文山州政府副秘书长兼文山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鹏彬,文山州麻栗坡县县委书记刘杨,文山州麻栗坡县县长王树中,文山州麻栗坡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晟晖等陪同考察。
八山一水,一分田,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99.9%的面积为山区,属喀斯特地貌,很难找到一定规模的土地。2018年7月,上海静安区援滇干部文山州麻栗坡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晟晖为引进上海嘉燕稻渔共作项目,让当地老百姓迅速致富,多次陪同上海嘉燕董事长穿梭在各乡镇的山间寻找一片能做示范基地的稻田。

已建成的可追溯基地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晟晖带着企业和合作社,走过了全县一半以上的乡镇,最终在大坪镇上凉水井村委会烂坝小组找到了适合的养殖基地。但找到养殖基地后,当地群众认为:小龙虾不干净且容易泛滥,担心小龙虾会不会影响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也担心以后的销量。李晟晖便组织部门、企业、群众共同召开培训会、恳谈会,帮助当地群众消解顾虑、增强发展信心。

为群众讲解小龙虾养殖
上海嘉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辉说:改革开放40年,这座城市为祖国有个好的发展环境走入战争,缺失了十四年的改革春风,作为上海企业,我们有能力,有责任让这里的老百姓迅速富裕起来,享受改革开放40年的红利。几次麻栗坡之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看到了当地干部、企业、专业合作社想干事、愿干事、想成事的强烈愿望,大家渴望有产业落地生根带动大家脱贫致富,有热情去发展高品质水产品产业养殖,这就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养殖环境基础。
年,麻栗坡县人民政府与上海嘉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麻栗坡县水产养殖(小龙虾)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并将小龙虾产业发展列为全县的七大扶贫产业之一。项目建成后,形成稻渔共作的种苗基地模式,2018年度分红资金直接受益建档立卡户29户110人,带动上凉水井、戈令两个村贫困农户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同时,通过示范基地输出种苗,带动老百姓按合作社规范养殖,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
上海嘉燕联合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在基地建立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水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信息通过上海嘉燕水产微信公众号全程可追溯,做到养殖主体和生产批次可追溯。合力合作社引入本地优质老品种水稻,进行稻虾共作,产出小产量、无公害、高效益的水稻。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基层科研工作站,将小龙虾基地作为南农产、学、研试验基地,繁育种苗、指导养殖、规范操作。

麻栗坡县委书记刘杨接收上海嘉燕捐赠
光明渔业有限公司作为上海淡水养殖的龙头企业,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淡水养殖技术。为了让麻栗坡县稻渔基地迅速成型,光明渔业上海公司董事长不辞辛苦为基地送去甲鱼苗。同时董事长表示:我们不仅捐赠甲鱼苗,未来还要输出技术,帮助基地打通销售通道,让当地老百姓通过跟基地合作迅速致富。

静安区副区长刘燮接收光明渔业捐赠
稻渔综合示范基地的建成,形成稻渔共作的种苗基地模式,可直接带动上凉水井、戈令两个村贫困农户经济收入逐年增加。预计到2019年底,83户贫困户292人贫困人口有望如期实现脱贫,预计到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12000元以上。(陈红)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